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中央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红土地迸发“绿色新动能”

2021
04/08
08:15
三明日报

●本报宁化记者站  雷露微  通讯员  吴鑫铭  文/图


2020年11月,生态环境部命名表彰了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革命老区宁化县榜上有名。自2021年1月起,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推出“绿色发展示范案例”栏目,对示范创建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案例和先进经验予以展示推广。


宁化位于武夷山脉中南段东麓,是闽江、赣江、汀江“三江”源头,全国南方5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拥有牙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亩蓄积量居世界之冠的古杉木王群等自然景观……


近年来,宁化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绿水青山间不断释放生态红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荣誉接踵而至。



污染严防治  环境成“花园”


三月的宁化大地,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翠江镇滨江市民休闲广场的绿道上,三三两两的市民在悠闲地散步。</p><p>    “绿道漂亮,空气清新,群鸟欢叫。现在,我们居住的环境就像个大花园,随手一拍发朋友圈,都是令人艳羡的美图。”市民张丽兴奋地说。


人居环境越来越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这得益于近年来宁化县全面开展的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擦亮”蓝天,宁化实施“禁燃区”燃煤锅炉提升改造项目,改用生物质燃料或煤改气,全县32家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系统。对全县20余个施工工地安装喷淋设施,增加城区路面洒水频次。制定《城市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全县5家渣土运输企业43台运输车辆全部安装行车记录仪、GPS卫星定位监控装置,采取渣土平装、篷布密闭措施,防控洒漏和扬尘。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碧水也是追求。如今,宁化有1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省级生态村,68个市级生态村。全县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国省控监测断面流域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


“蓝天更蓝了”“碧水更清了”“环境更美了”,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切身感受。红土地上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荒山成青山  绿意今盎然


清晨,驱车在石壁前往淮土的路上,公路两边浓绿绵绵的山峰相向展开,远处还未散尽的雾气缠绕在山腰,像条淡雅的丝绸。


 这幅充满绿意的景象,在23年前,却是另一番模样。走在路上,晴天一身“洋灰”,雨天一身泥水,是最真实的写照。当地还流传一个顺口溜:“禾口、淮土,光山秃秃,有女不嫁禾口、淮土”。


据2011年全省遥感普查,宁化全县水土流失面积5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4.81%,强度以上的流失面积达11.09万亩,占流失面积21.00%;水土流失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西部的石壁、淮土、方田、济村4个乡镇,流失面积达30.9万亩,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42.7%,并以紫色土水土流失面积大而集中、流失程度剧烈、治理难度大而闻名全省。


宁化紧紧围绕“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总要求和“誓把荒坡变绿洲”的总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公司运作、大户承包,土地流转、农户入股,单位包干、社会参与,全面封禁、分类治理,长效管护、惠及民生”的48字治理方针, 举全县之力打了一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持久战、攻坚战。


宁化先后投入6亿多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0万亩。治理成功的地块,植被覆盖度大幅度提高,由原来的30%左右提高82%以上;山地涵蓄水源、截留降水能力明显增强,翠江河水明显变清;同时促进农业生产从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移,在流失区发展铁观音茶1.8万亩,油茶6.24万亩,带动2522名困难群众脱贫。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1995年的68.3万亩减少到2020年初的34.1万亩,减少34.2万亩,剩余34.1万亩水土流失面积流失强度有所下降,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的美丽嬗变。


宁化县还注重护绿增绿,森林覆盖率达74.97%。护绿从严管护生态公益林开始,做好沿溪沿河流域、库区水源涵养林、西部乡镇水土保持林、城区一重山等封山育林工作,目前全县共有生态公益林88万亩,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08万亩。 县里还设立保护区、保护小区、保护点146624亩,湿地保有量2076.88公顷。



绿水青山间  倚“绿”能致富


眼下,治平畲族乡湖背角畲族村村民曾佑生40亩的竹林,经过冬天的“孕育”,迎来了春笋的收获季节。“这几天,挖笋卖了快2000元了。”曾佑生高兴地说。


 治平畲族乡有毛竹林15.9万亩,是省重点毛竹乡之一。这几年,乡里坚定践行“两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宁化,不止是治平畲族乡,其他乡镇也都将好生态、好水、好土壤、好空气等作为生产要素,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也让护绿增绿色、保护生态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去年12月,一场以“毓秀茶乡、水美中沙”为主题的茶文化节活动,在中沙乡鹤翔春生态茶园举行,吸引了千名游客前来邂逅一场茶香。茶园的主人王世秋从2000年起,历经数省多年寻访种茶之地。2007年,他在中沙乡半溪村找到了中意的种茶宝地。


 在鹤翔春的带动下,近年来,中沙乡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了生态茶园1.3万亩,形成“茶蔬果菌”立体化发展格局,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茶叶精深加工对接,助力村民增收、乡村振兴。


以绿致富,宁化人民在保护绿水青山中,尽享生态福利。油茶林是其中一项,目前宁化有油茶种植面积20万亩,去年,油茶给林农带来直接效益达8000万元。此外, 万亩脐橙和黄花梨特色果园、生态茶园,正成为百姓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雷露微 通讯员 吴鑫铭】 【责任编辑:茜茜】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