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抓机遇谋发展 奋力谱写发展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化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综述

2022
08/17
07:50
三明日报

十年征程,日新月异。


十年来,宁化综合实力不断攀升、一批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显著改善、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黄尉峰摄


十年来,宁化经济发展的成绩单“含金量”十足: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6.64亿元,比十年前增加143.27亿元,年均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115元增加到34579元,年均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360元增加到19784元,年均增长10.6%。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亮眼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化县委县政府牢记重要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共同织就跨越发展的新画卷。


产业先行


厚植发展新动能


7月26日,位于宁化华侨经济开发区的福建纳新硅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忙着赶制来自广东的混炼胶订单。


2020年,宁化县将硅胶产业确定为县里主导新材料产业之一,引进纳新硅业,带动8个硅胶产业关联项目落地。“白炭黑、生胶深加工——硅胶材料——硅胶制品”主产业链条初具雏形,为宁化工业注入新鲜血液。硅胶产业从无到有正是宁化县经济蓬勃发展的缩影。


宁化是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较薄弱,如何做强工业经济?


日昌升机制砂


宁化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矿产加工、智慧家电、精细化工、新兴产业,引龙头铸链条、搭平台建集群、抓技改促产能。通过“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老树发新芽”。目前,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139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


引龙头铸链条。宁化把延链补链强链作为主要抓手,积极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以月兔空调为龙头的智慧家电产业,以行洛坑钨矿为龙头的钨矿产业,以福特科光电为龙头的精密光学产业,以纳新硅业为龙头的硅胶产业。


搭平台建集群。十年来,华侨经济开发区园区面积翻番,规划面积达28平方千米,从单一的工业园到“一区多园”,在建设城南工业园、莲塘食品园、城南化工工业集中区、闽赣物流园等4个专业园区基础上,再策划生成宁化硅胶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应急装备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吸引82家企业入驻,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抓技改促产能。宁化出台促进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引导企业以技改促转型升级,助力生产提质增效,实施技改项目587个,完成机器换工210台(套)。


鸡公岽风电、宁兴建材、日昌升机制砂等一批批重大产业项目先后竣工投产;小盾钢化玻璃盖生产建设、纳福有机硅、城郊新型陶瓷产业链等项目建设正酣;5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宁化县被列为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如今,宁化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快马加鞭”,深耕矿产加工、智慧家电、精细化工、新兴产业等工业主导产业,全力打造百亿有机硅产业集群,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


行洛坑钨矿 黄尉峰摄


多点发力


描绘振兴新画卷


作为我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宁化县在脱贫攻坚这条“长征”路上奋力拼搏,创新机制精准扶贫、壮大产业持续增收、补齐民生短板,带领群众齐步奔小康。


2020年4月,宁化县退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4569户1296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


宁化县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织密防止返贫网,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7月26日,宁化县河龙乡下伊村河龙贡米种植基地,成片稻田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近十年,河龙贡米种植面积从20公顷到5333公顷,入选“厦门金砖会晤”指定用米,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清单……河龙贡米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宁化全力推进“两米两茶一稻种”、果蔬、食用菌等特色农业朝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眼下,河龙贡米产业、薏米产业、生态茶产业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各乡镇各村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持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村里越来越美,环境干净整洁。”宁化县淮土镇的村民对此深有体会。


这得益于宁化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动”。编制村庄规划71个,整治农房3200栋,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制村公厕实现全覆盖,10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石壁镇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和全省首批千年古镇,宁化县入选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县。


宁化县打造了省级试点示范村10个、县级试点示范村18个、省级实绩突出村2个。实施2021年省级项目40个,总投资2553.2万元,县级项目43个,总投资2477.2万元。


同时,依托示范村区位优势,充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特色产业资源,打造“红色故里·产业振兴”市级乡村振兴重点示范线。示范线全长38千米,涉及3个乡镇11个建制村。


如今,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宁化大地悄然铺开。


以民为本


绘就民生新图景


十年间,宁化将民生“问题清单”变为百姓的“幸福账单”。


宁化县把更多的“真金白银”投入到民生事业上,扎实推进各项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以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


——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累计完成投资约30亿元,实现高速公路、国道从无到有,铁路顺利通车,形成“两铁、三高、两国道、两省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托起了老区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



——城市魅力不断提升。实施“小县大城关”“东扩南伸”战略,新增建成区面积达13平方千米,市政道路25千米;策划实施了7个老旧小区片区改造项目,总投资2.29亿元,惠及1.8万余户;一批休闲绿化场所、城市书屋、微乐园等设施建成投用,中环路改造提升、城区路面“白改黑”、“三溪六岸”景观提升等工程全面完成,群众幸福感不断攀升。


——教育医疗事业不断突破。十年来,县里投入教育资金从2.93亿元增长到7.17亿元,增长144%,教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节节攀升;持续深化医改,患者自付费用比例由2016年底的34.5%降低至28.7%,总投资8亿元的县医院新建PPP项目投入使用,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不断提高。


——民生保障不断完善。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1.5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5993人;新建保障性住房1900余套;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



——社会事业勇攀高峰。新改扩建学校39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化段)项目扎实推进,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共接待长征学院学员1400余批次、游客30万余人次;建成各类体育场地738个。


……


这些“民生账本”记录下的是宁化县委县政府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的生动实践。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机遇挑战,宁化干群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将以奋楫争先的闯劲、披荆斩棘的拼劲、滴水穿石的韧劲,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宁化力量。


记者 刘博文 刘才恒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刘博文 刘才恒】 【责任编辑:张惠川】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