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女户谢银水:返乡当起“猪司令”
“银水,现在酷暑高温,要注意猪场防疫,防止生猪生病啊!”
1997年,21岁的谢银水与俞坊村青年俞发业喜结连理。第二年,女儿俞敏“哇哇”落地,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随后,夫妻俩来到三明打工,谢银水在一家服装店当营业员,丈夫给人开货车,小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2007年,因身体不适,谢银水做了结扎手术,主动放弃了二胎生育指标。为此,乡计生办为他们及时兑现了计生贡献奖励政策——夫妻俩每月能获得60元补助。
当年,小俞敏10岁了。谢银水想,长期打工,一年赚不到几个钱,而且长期租住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对女儿的成长很不利。一次,她看到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里一个养猪大户的故事,那一栏栏大肥猪,让谢银水心痒痒的,这养猪也是个不错的致富门路!第二天,她就特地到书店,买来一本《养猪技术》,认真阅读起来。
谢银水说服了丈夫,决定自己回家乡养猪。年底,她回到俞坊村,在自家屋子的旁边空地上,搭盖起了500多平方米的猪圈。2008年4月,谢银水从石壁墟上买回60只仔猪,6只母猪,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谢银水起早贪黑,几乎整天都待在圈舍旁,照着书上说的方法,清扫卫生、搭配饲料、喂食、病疫防治,记录好每头猪的生长情况。第一批猪出栏,谢银水发现自己的猪比别人周期更长了一个多月,抗病力也很差,村里的兽医成了她家的“常客”,让兽医给猪看病打针,多花钱不说,还经常因为医生忙不过来而误事。谢银水开始明白,自己光只会喂饱猪还不行,必须掌握更多的科学养殖技术,才能提高保险系数。她于是经常跑县兽医站,虚心向兽医和一些养猪大户请教,又跑书店买来更多养猪方面的书籍。功夫不负有心人,谢银水逐渐掌握疾病防治、品种选择等知识,变成了能够自己独立给猪打针看病的“土兽医”。

- 上一篇:异地维修起纠纷 工商维权来调处[ 08-11 ]
- 下一篇:《实施意见》解读②:壮大产业、加快转变,务求跨越发展新突破[ 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