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有福之州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深入治理 守护特殊群体食品安全
群众对食品安全有何期待、最关注哪些问题……福州市坚持每年开展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以及民意征集活动,与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并开展针对性地治理。
打着“健康讲座”旗号向老年人推销三无保健食品的行径,令人防不胜防;校园门口的“5毛钱食品”,对青少年身体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面对“一老一少”群体遇到的食品安全威胁,能不能拿出切实有效的雷霆手段?
在创建过程中,福州市全面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有针对性地深入治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给群众带来踏踏实实的食品安全获得感。
老年人群体受益良多——今年“3·15”前夕,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保健食品会议营销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部署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保健食品非法会销专项整治工作,排查确定了列入重点监管的99家保健食品经营单位和会销场所提供单位。专项整治期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95人次,检查保健食品经营单位264家次、会销场所提供单位188家次,持续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打击保健食品非法会销行为的高压态势。
青少年群体同样获得感满满——每年春秋两季新学期开学时,福州市都会组织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福州市教育部门建立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将校园食品安全纳入“平安校园创建”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工作”考核,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坚持开展每天5分钟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
在福州,食品安全治理行动并非一阵风,而是常抓不懈。其中,针对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即“三小”的专项治理行动以及水产品、果蔬等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餐厨废弃物处置治理更是贴近消费者、贴近群众日常生活,切实保障了食品安全。
同时,福州市出台《市区自由市场管理办法暂行规定(试行)》等规章制度,全力推进小摊贩登记管理,引导小摊贩在划定区域、规定时段经营,明确场地管理者,引导流动小摊贩规范经营;加大取缔无核准登记的小作坊、无备案登记的小餐饮以及流动摊贩力度,疏堵结合,实现食品安全闭环监管。
此外,福州积极探索推动食品加工小作坊“四合一”(业主自觉+行业自律+部门监管+政府扶持)监管新模式,引入小作坊集中加工区概念,对区域性的同一食品类小作坊实行统一指导、统一规范。持续推进小作坊示范点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85家小作坊示范点。
在加强“三小”治理的同时,福州市还强化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餐厨废弃物处置体系建设等。投资约2.59亿元的餐厨废弃物处置体系已带料试运行;在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方面,实施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积极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药兽药使用,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和预警。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种植业标准化示范区302个,按标生产畜禽规模养殖场550个、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26个。福清、连江分别创建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县,长乐、闽侯、连江创建成为第一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从源头上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福州市食安办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制度建设、日常监管、重点治理,持续开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进一步守护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加快建设有福之州、幸福之城添砖加瓦。(陈慧英 游振云 郑路平)
- 上一篇:第三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开幕[ 11-19 ]
- 下一篇:三明将乐:整治采砂乱象,还河道一片安宁[ 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