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有福之州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创新技术 “一品一码”强化监管能力
这两年,爱在家里做几道菜的福州市民,对超市、菜市场买回来的蔬菜、水产、肉蛋等食品的安全性,心里越来越有数了。这得益于福州市通过“一品一码”建立起的可追溯体系。
走进位于闽侯县南通镇的海峡蔬菜批发市场,这座占据福州蔬菜供应约70%份额的“菜篮子”不仅规模十分庞大,其先进性更引人注目: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前要“批批检测”,不合格产品直接销毁处理;产品交易后就地打印可追溯凭据,手机扫描“追溯码”即可查询产品来源信息及检测结果……
福州民天实业有限公司海峡蔬菜批发市场总经理林修建介绍说,该市场以建设“一品一码”追溯体系为契机,按追溯标准对食品安全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可追溯标准融入交易全流程,开发完成福建首个批发市场食用农产品无线手持终端“智慧食安”系统,初步实现可追溯的电子化闭环管理。
一棵菜,从哪里来、谁卖出去、检测结果是否合格等,通过“智慧食安”系统,做到了全程可追溯,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可以追溯至摊位,还可以迅速锁定货主、货物的来源及流向,有利于监管部门及时处置,有效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在海峡蔬菜批发市场的示范带动下,福州市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食品批发经营者、特定食品零售经营者及餐饮服务提供者、预包装食品生产单位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全面开展“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并通过多种方式采集上报追溯数据。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628家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在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注册,上传追溯信息8523条,实现食用农产品赋码131.1万次;全市共有10974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省级平台上注册,共上传食品追溯信息826万余条。三大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依托自建追溯子系统共采集追溯信息1300万余条,可追溯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今年,福州市政府还出台《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8—2019》,采取“企业自建、政府将补”的方式,明确对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超”改造农贸市场追溯系统建设及运行、追溯设备配备,以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等特定食品零售经营者建立快检室、开展水产品自检及果蔬“批批检”实施财政资金奖补,全面提升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水平。
监管能力不断强化,能否换来群众食品安全获得感的提升?10月30日上午,福州市“食安快检车 幸福榕城行”系列活动暨食品安全进社区全覆盖宣传第一站活动在马尾区启动。在活动现场,技术检测人员就市民关注的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品种开展现场快速检测,主要检测项目包括瘦肉精、农药残留等,并实时公布检测结果。到明年6月份,这项活动将在福州各县(市)区全面铺开。
与此同时,福州市还创新性地引入“隐患排查哨点”概念,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承担重大会议接待的酒店等作为市级“哨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快检隐患排查。针对性地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督抽检,2017年共抽检35500批次,达到5份/千人,合格率98.48%,乳制品、肉、蛋、粮食等主要食品安全治理指标全部达标,2017年食品安全治理指标及评价性抽检合格率均位列全省第一。
- 上一篇:第三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开幕[ 11-19 ]
- 下一篇:三明将乐:整治采砂乱象,还河道一片安宁[ 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