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信号、垃圾处理对人有害吗? 仅有知识还不够
2018
11/06
09:47
东南网
走出社区参与失灵的困境
徐春说,生态文明与人的环境与健康素养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提高环境与健康素养有各种途径,其中,社区很可能被忽略了。社区的环境和公众自身健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对社区内部的生态进行保护和治理,可以解决政府治理难以触及的“细枝末节”。社区这个环境既具有私益性,又有公益性,公众在社区里比较容易协商,环保组织进入社区后也能够助力社区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的提升。
“我们现在面临社区参与失灵的困境。”徐春表示,政府应提供平台,让环境信息在“阳光下”透明清晰,让社区公众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关注环境利益,监督周围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并主动通过参与社区环境的建设,提高自身的环境与健康素养。
“美国等国的学者提出,应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环境与健康素养。”贾峰表示,环境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公众对环境整体的感知与敏感性,了解环境问题,并通过学习,积累经验,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目前,我国正逐步建立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虽然与世界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在环境教育方面还存在差距,但差距正在缩小。”
据了解,各地都在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如《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应对本单位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环境教育培训,受教育人员比例不得低于95%;纳入国家和本市排放污染物重点监控的企业,其负责人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环境保护设施操作人员,每年接受环境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小学、中学每学年安排的环境教育课时不得少于4课时等。“通过这样的法规,可以让环境教育进入到有法可依的轨道,建立完善环境教育的保障和监督、奖惩机制。”贾峰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 上一篇:自媒体敲诈成“矩阵” 专家:平台应严厉打击“黑稿”[ 11-06 ]
- 下一篇:福州更多公交将装驾驶室防护门 强化运营安全保障[ 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