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信号、垃圾处理对人有害吗? 仅有知识还不够
2018
11/06
09:47
东南网
系统思维有助化解环境矛盾
生态环境部相关人士表示,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依靠公众的力量来保护环境、维护健康,是最具普惠性、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措施。
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叶欣诚教授在此前召开的“环境素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上说:“大家都很清楚环境问题从何而来?是人的想法、行为造成的。”而环境与健康素养,是人对于环境的知识、态度、行为、价值观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系统思维能力。“很多环境议题都面临两难处境。就像北京的空气为什么会变好?一定是有很多工厂关门,不排放污染物了。虽然污染物排放减少了,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和一些人的生活。这样的矛盾总是会出现,如果我们能够强调系统思维,用宏观发展的观念理解、看待这些矛盾,就可以避免不少冲突。再如有机作物、纳米科技、人工智能等,也可能会对公众的环境和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冲击,但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都需要人们用系统思维去共同解决。”
除了系统思维能力不足,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徐春说,我国环境与健康素养培育还面临着一些其他问题,如相关知识的缺乏、公众生态价值观比较淡薄。“人们通常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自然,在涉及到自身的健康时才会考虑环境问题。”
公众环境与健康素养还存在很多较为复杂的问题,也不是知识越多素养就会越高。台湾曾经就环境与健康素养做过全面调查,叶欣诚说:“结果发现,基本上小学生、中学生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比大学生好。在很多其他调查中也发现了类似情况,很多人并非会随着成长,其环境与健康素养就会提升,有时懂得越多想得也越多,行为和态度反而变得更为复杂了。”
因此,很多专家表示,依靠公众的力量来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社会各方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 上一篇:自媒体敲诈成“矩阵” 专家:平台应严厉打击“黑稿”[ 11-06 ]
- 下一篇:福州更多公交将装驾驶室防护门 强化运营安全保障[ 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