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山生态鸡 自强创业路
“咕咕咕,咯咯咯……”7月11日,宁化县治平畲族乡湖背角畲族村后山坡上,农妇邱何女站在山脚下“召唤”了一阵,一群群河田鸡从林间、草丛里钻出,聚拢到她面前,抢食起撒在地上的谷子和玉米粒。“这几年得到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鸡场发展顺利,现在我养了6000多只鸡、500多只鸭子。”邱何女说。
五旬农妇办起养鸡场
邱何女今年63岁,她因天生兔唇导致说话含糊不清,属言语障碍二级,丈夫年老体弱,她家曾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2014年,湖背角畲族村党支部书记戴基明介绍她到当地竹炭厂上班,让她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与收入。2017年,邱何女看准自家屋后独特的生态环境,想通过养殖生态鸡走上致富路。
2018年3月,邱何女筹措资金3000多元,在屋后山上搭建简易鸡舍,办起了湖背角养鸡场,山涧里养起了鸭子。“我家四面环山,山清水秀,适合搞养殖,家里原来每年也会养30多只土鸡土鸭,我对养殖鸡鸭很感兴趣。”邱何女感慨。经过市场考察,她发现养鸡投资少、周期短,养殖难度不大,市场相对稳定。
邱何女养鸡创业,很快得到各方帮助。治平畲族乡与县残联工作人员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县残联给予她残疾人创业扶持资金5000元。
养好鸡并不容易。邱何女试着从长汀引进河田鸡苗200多只,这年获利4000多元。2019年5月,她引进鸡苗600多只,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因防疫措施不当,导致200多只鸡死亡。吃一堑长一智,此后她越来越重视鸡场的消毒、防疫工作,给鸡注射疫苗,进行场地消杀,定期为鸡舍消毒,禁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不能一下子养那么多,慢慢增加养殖量,不断摸索经验,进鸡场要更换衣服。”邱何女坦承,疫情防控是关键,鸡瘟等疫情会给鸡场带来灭顶之灾。
林下养殖生态鸡
2019年底,在县残联和乡村两级干部帮扶下,邱何女对养殖场地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治,建起多个分散养殖点,并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多方联系鸡苗孵化场和饲料经销商,重新购进了上千只鸡苗。为让小鸡长得好,白天,她守在养鸡场里,喂饲料、打扫鸡场;晚上,她自学鸡群防病治病知识,钻研养鸡技术。乡畜牧水产站经常派人上门进行技术和防疫指导。经过科学饲养和精心的管理,鸡苗成活率达95%以上。
治平畲族乡残疾人联络员走访养鸡户邱何女
邱何女在距家300多米外的山场上建起4个养殖点,占地约50亩,不同阶段的母鸡、公鸡分开放养,长年分批销售肉鸡。幼苗引进、鸡雏饲养、山地放养、防病治病,她一点不敢马虎。为防止病毒滋生与传播,她将粪便收集在一起,实施无公害化处理后出售给当地村民。如今,鸡场已步入良性循环,养鸡规模超过6000只。
养鸡场地处深山,水质好,空气清新,草料丰富。为了保持土鸡的原始生长特性,让土鸡在山林中觅食、奔跑,邱何女养了5条大黄狗,既防不速之客,也经常吠着驱赶鸡群满山飞奔,保证土鸡每天的运动量。
常年琢磨,邱何女慢慢摸索出养鸡门道。她试着在鸡食中掺入碎渣、沙粒,提高鸡的食欲。山下种植了2亩黑麦草,割草撒在鸡场,能给土鸡补充营养。“8个月后养的鸡就可以陆续上市,一旦鸡舍里的鸡少了,我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老想着早点将鸡苗买回来。”邱何女说,时间长了,养鸡竟养出了感情。
生态鸡走俏市场
山里放养的生态鸡味纯肉佳,在当地很畅销,村民常把小母鸡买回家续养。有时村民家办酒席,一次就找邱何女买四五十只鸡。新冠疫情期间,当地政府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她促销,当地干部帮助向县城餐饮店推介,解除她的后顾之忧。“她养的鸡基本上在县内就能卖掉。”乡残疾人联络员曾令传说。
邱何女靠养鸡脱贫致富,住上了砖砌小洋房。当地政府将她家列入住房改造提升项目,免费帮她进行外墙粉刷、屋顶盖上琉璃瓦。
邱何女的养鸡场规模不断扩大,还增加了芦花鸡等品种。由于品质好,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2024年,她出售肉鸡8000多只,纯收入超过5万元。“我的顾客主要是周边乡镇的村民,大多是熟人,薄利多销,我还乐于向村民传授养鸡技术。”望着满山的鸡群,邱何女说,今年养殖鸡鸭的总收入有望翻一番。
记者 赖全平 巫松林 通讯员 雷金根

- 上一篇:兴业银行三明宁化支行:警银联动 暖心救助迷路老人[ 07-23 ]
- 下一篇:水茜镇开展“强党性、兴产业、促振兴”农村党员培训班[ 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