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无声的爱

2010
09/10
08:11
宁化县新闻中心

 

91上午,全国“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获得者——宁化县特殊教育学校张华珠老师从上海载誉归来。

 

825,她应邀参加了由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交通银行共同主办的“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颁奖活动,在第2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老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欢聚一堂,收获了一份最珍贵的教师节礼物。

 

  36岁的张华珠,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聋教育专业,在特教这个

行业里,她已经耕耘了12个年头。

 

她有一双会“说话”的手

 

92,开学第二天。在宁化特殊教育学校七年级课堂上的无声世界里,老师在教学生们学习《绿色的办公室》这一课。为了让学生们理解“隐蔽”一词,她和9名学生在教室里捉起了迷藏,经过不断地演示和讲解,学生们终于明白了“隐蔽”的意思。

 

为了让学生们“聋而不哑”,实现开口“说话”,在学校没有任何辅助发音的教学设施的情况下,张华珠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教拼音时,为了让学生分清每个字母的发音,每教一个字母,张华珠都要拉着学生的手放在自己的声带处和唇边,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让学生们体会发音。为了让学生理解“b”和“p”的区别,老师特地裁了张小纸条,放在嘴巴前,夸张地发音,看到老师读“p”的时候,纸条因为送气而飘动起来,学生很感兴趣,纷纷效仿,经过反反复复的训练,学生们终于掌握了这两个字母的正确发音。

 

捏鼻子、鼓嘴巴,还有咬手指、含糖块……用这些“土”办法,总算帮助学生过了单字发音关。接下来的词、句、段练习,对每个词、每句话、每首儿歌,老师总要示范领读数十遍甚至上百遍。现在,学生们上七年级了,班上有一半的学生可以开口“说话”,能和常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家里人常说我有职业病,因为说话时总爱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张华珠说,要是上课时讲到蚂蚁、大象、猴子之类的词,动作和表情就更夸张了。

 

张华珠说,她和朋友聊天时会情不自禁地出点小“笑话”——手语是越来越流畅了,有时候都不需要思考就会做出来,可是正常的口语表达却有点“退化”了。有时别人问她:“有没有?是不是?”她就摊开双手表示,却不语。不了解她的人,都以为她太有个性了。

 

“这些都是手语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了。”张华珠笑着解释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张瑞兰】 【责任编辑:丽勍】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