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

欢迎您来到客家祖地!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宁化在线>> 客家人物

客家人物

李世熊

 



 

宁化贤士李元仲


1602年,李世熊出生于宁化泉上,是李氏家族第九代子孙。字元仲,号寒支、媿庵,自号寒支道人,明末清初文人。李世熊小时候就聪明不凡,10岁即能应塾师之命,为手中扇子作破题句:舒之风动四方,卷之退藏于密15岁应童子试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16岁入县学,23岁以郡试第四成为廪生。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他9次科试第一,但6次乡试均落第,3次选贡也落选。


在科举制度根深蒂固的年代,文人一般只能通过应试来求得出路。李世熊有学识,有胆略,关心国计民生,满怀报国之志。负有才气的他以科举取士的方式进入仕途报效国家一展青云之志本无可厚非。但他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能如愿以偿,空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推其落第的原因,竟是因为主考官觉得他为文比较艰深,不符合大众口味。与此相反的是,当时众多学子皆推崇他的文章,争相一睹其风采,为其疯狂。每乡试出闱,八郡士咸趋视其文;世熊不胜剧,揭其文於寓庐之墻。於是欢阗杂沓,毕至墙下为观榜,日崦嵫,犹闻伊唔声;涉旬始衰。凡来典闽试者,莫不欲物色李生为重而竟不得。(《福建通志?李世熊传》)


然而,天下是统治者的天下,别人说了都不算。李世熊深知,自己不为主流思潮所容,必将遭到排挤和抑制。如此境遇,心灰意懒的李世熊不再对科举抱希望。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不安,经历一番痛苦挣扎后,他像许多那个时代的文人一样,选择了逃避政治,远离官场,以隐居的方式回报那个时代的不公,祭奠自己年少的轻狂。甲申之变以后,他隐居于宁化泉上阳迟山,屏居不见客,建檀河精舍,皓首穷经,潜心于创作。


李世熊虽身在林泉,他的才气和操守却为时人所共知,成为一种道德的典范,对其所在的地域起到了规范约束作用。顺治九年,南明建昌黄希孕部路经宁化泉上时,有一名士兵摘了李世熊园里的两个橘子。黄希孕知道后立即鞭打了这个士兵,并且亲自守在园旁,等部队全部经过后才离开。次年,广东寇贼来到泉上,放火烧房,眼看大火快烧到李世熊的住宅时,首领刘大魁赶紧派兵扑救,说:奈何毁李公居?人们敬仰他的人品,到了顶礼崇拜的地步。


李世熊在文学方面的才华,更是无可厚非。他自小博览群书,《六经》、诸子百家靡不贯究,其一生著作颇丰,著有《奉行录》、《本行录》、《经正录》、《史感》、《物感》、《寒支初集》、《寒支二集》、《钱神志》及《狗马史记》等。其中,《物感》被誉为我国第一部学习伊索手法的寓言集作品,《狗马史记》无情讽刺和谴责官场无耻之辈及其丑恶行为,被清廷列为禁书。尤其是他83(清康熙甲子年)时篡写的《宁化县志》,为地方志的研究提供了参详的史料,填写了历史的某些空白,是我国优秀的地方志之一,享有天下名志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