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配根---宁化走出去的教育专家
赖配根
工作简历:
赖配根 1975年生于福建,200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到《人民教育》杂志当编辑、记者,与一线课堂、教师同呼吸。现任中国教育报刊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副编审,中国期刊协会教育期刊分会副秘书长。连续两次获教育部优秀新闻一等奖(“2001-2003年度教育部优秀新闻暨论文评选”一等奖和“2004-2005年度教育部优秀教育新闻评选”一等奖),获教育部“2008-2009年度优秀教育新闻奖”。编著《新经典课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文与字的神韵——文学美》(杨桂青、赖配根编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担任“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等5套丛书的副主编。
工作理念:
我曾经在书的后记里写道:“我时时被那些有理想、有锐气的教师不屈的行动所感动。我理解他们的孤独:他们往往是在精神的荒漠里进行理想主义式的抵抗。正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看到了教育的精神火光。”“我不能与他们同行,所能做的只是分享他们的寂寞,呐喊几声。”“让我们一起点燃教育的精神火光,让这样的火光照亮更多的灵魂。”
教育需要普罗米修斯——那个不顾一切为人间盗取天火的英雄。
我只是凡人,但我可以努力做一个点燃教育精神之灯的人,让精神的火光燃得更旺,照得更远——我以为,这是一个教育新闻工作者无尚的光荣。
代表作品:
(一)通讯作品
1.《重建课堂——广东省佛山市第九小学教学变革侧记》(《人民教育》2011年第20期),摘要请看:
http://lib.cqvip.com/qk/80612X/201120/39521883.html
2.《好学校,每所皆可能——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扫描》(《人民教育》2011年第1期、第2期),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710/00/791185_132628063.shtml
3.《让儿童自由地呼吸——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教育就是服务”探索实践侧记》(《人民教育》2010年第12期),摘要请看:
http://91yuedu.com/magforart/article.aspx?iid=31625&dayctgrid=3600
4.《解放“学习力”——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后》(《人民教育》2009年第21期),
http://qyjky2008.blog.163.com/blog/static/12702114120109236530290
5.《唤醒儿童的道德生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公民教育探索实践》(《人民教育》2009年第11期,获教育部“2008-2009年度优秀教育新闻奖”),
http://www.ccjy.cn/sites/dep/zmjy/news/show.jsp?indexID=13171
6.《唤醒学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习共同体”建设记略》(《人民教育》2007年第2期),
7.《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高中教育——江苏省张家港市高中教育解密》(主笔,《人民教育》2006年第18期)
8.《向情感与思维的高山攀登——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情智教育扫描》(主笔,《人民教育》2006年第9期),
http://www.ccjy.cn/sites/dep/zmjy/news/show.jsp?indexID=18521
9.《被生命温暖的教育——湖北省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的生命发展教育散记》(主笔,《人民教育》2006年第6期)
10.《没有围边的教育——走进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小学的教育“场”》(《人民教育》2005年第24期)
11.《让教师的智慧照亮教育——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侧记》(《人民教育》2005年第23期)
12.《静悄悄的革命》(主笔,《人民教育》2004年第23期)
13.《多元 客观 开放——记河南省濮阳市子路小学展示性评价研究》(主笔,《人民教育》2003年第3~4期)
14.“西部课程改革采访手记”系列(合著,《人民教育》2001年第11期,获“2001-2003年度教育部优秀新闻暨论文评选”一等奖),摘要请看: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MJY200111015.htm
(二)言论作品
1.《文化,教育的“血脉”》(《中国教育报》2011年12月17日),
http://edu.people.com.cn/h/2011/1217/c227696-688728030.html
2.《教育,请给“诗性”留点空间》(《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28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0-02/28/content_25624.htm
3.《以学者精神做教育事业——程翔们的意义》(《中国教育报》2009年12月30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09-12/30/content_23163.htm
4.《解放教师,解放语文》(《人民教育》2009年第2期),
http://www.rmjy.com.cn/jiaoxue/201003/t20100325_349113.html
5.《让教育发出精神的伟大光辉 ——苏霍姆林斯基对当下教育的一点启示》(《人民教育》2009年第1期),
http://www.rmjy.com.cn/jiaoxue/201003/t20100324_348803_1.html
6.《让心灵拒绝粗鄙》(《人民教育》2008年第22期),摘要请看: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RMJY200822015.htm
7.《教育何以关乎灵魂》(《人民教育》2007年第6期)
8.《一节课也需要战略性思维吗》(《人民教育》2007年第1期)
9.《2006:新课程行进的坐标在哪里——以语文教学实践为例》(《人民教育》2006年第23期),
http://www.fyeedu.net/info/59727-1.htm
10.《经典的教育力量》(《人民教育》2006年第18期)
11.《读书分子的阅读姿态》(《人民教育》2006年第12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4544901000a6x.html
12.《自由、人道与儿童——写给2006年的教师》(《人民教育》2006年第1期),
http://gljy.nje.cn/gljyynew/HTMLNEWS/41/319/1776.htm
13.《教育要让人向往伟大》(《人民教育》2005年第12期,获“2004-2005年度教育部优秀新闻评选”一等奖)
14.《思想与叛逆》(《人民教育》2005年第5期)
15.《2004:新课程不该被遗忘的话题》(《人民教育》2004年第24期),
http://www.wzqjks.com/fkggz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32
16.《让更多的人对经典怀有温情》(《人民教育》2004年第9期),摘要请看:
http://wuxizazhi.cnki.net/Article/RMJY200409013.html
17.《改写教师的教育哲学》(《人民教育》2004年第5期),
http://math.cersp.com/Specialty/ChuZh/Edu/200605/1438.html
(三)其他作品
1.《易中天的文化“酱油”》(文化时评,《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17日)
2.《由“师生关系”到“教育关系”》(书评,《中国教育报》2006年8月24日,获首届“全国教师读书随笔大赛”一等奖),
http://news.163.com/06/0824/18/2PAFATUV000120GU.html
3.《宽容与自由》(书评,《人民教育》2006年第6期),
http://www.taysx.com/fxgz/ShowArticle.asp?ArticleID=672
4.《我们怎样阅读名家》(书评,《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17日),
http://www.jyb.cn/gb/2005/03/17/zy/8-zb/1.htm
5.《让孩子学会轻轻地呼吸——“亲近母语”随想》(会议综述,《中国教育报》2004年4月11日),
http://www.sznx.com.cn/newsee.aspx?id=1107
来源:网络转载
下一篇:客家名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