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

欢迎您来到客家祖地!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宁化在线>> 客家新闻

客家新闻

客家人的性格(2)

摘要 : 宁折不弯的客家人客家民系来自中原,根在中原。客家人更是以自己是中原古汉族身份自居,以“慎终追远”的古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中原文化在客家人中有深深的烙印。虽然他们南迁已过千年,离开中原已很远很远 ...

宁折不弯的客家人

客家民系来自中原,根在中原。客家人更是以自己是中原古汉族身份自居,以“慎终追远”的古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中原文化在客家人中有深深的烙印。虽然他们南迁已过千年,离开中原已很远很远,但中原文化一直在客家民系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中原文化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孔子创立的,后经孟子、董仲舒、程颐、程颢、王阳明等人发扬光大的儒家思想。儒家提倡忠、孝、节、义,崇尚以身殉道、舍生取义的气节,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这些思想陶冶着客家人的人格、情操。特别客家先民从北向南迁移过程中,更得到了磨砺与煅造。无论是跟随晋室南迁的客家先民,还是跟随宋室南迁的客家人,他们都是在异族侵略中,被迫逃离家园、流落他乡的难民。苦难是一笔财富。他们在经历千辛万苦、险象环生的征程中,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国家对自己的重要性。为此,他们便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与国家兴衰紧紧地连在一起,更激发了他们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时穷节仍见,一一垂丹青”。每当民族存亡之紧要关头,客家人总会涌现出一批刚烈忠勇之士。他们把客家人的“屈强介立”性格张扬得淋漓尽致。

宋末的文天祥就是最杰出的代表。文天祥,江西吉安客家人。元人南侵后,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南宋王朝已岌岌可危。文天祥时任赣州知府,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起兵奋起抗元,终于无力回天,兵败被俘。元世祖忽必烈敬其忠义,先后派都统元帅张弘范、亡国之君赵显、中书省平章政事阿合马、丞相索罗前来劝降,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文天祥均不为所动。最后忽必烈亲自出马,文天祥仍坚贞不屈。忽必烈只好下达处决命令。文天祥在死牢里慷慨激昂,提笔写下了《正气歌》。他以无数历史上充满浩然之气的节烈之士来激励自己: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锥,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何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为此,他庄严宣誓,要效法这些高扬民族气节的英烈,义不帝秦,为国尽忠: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他正是唱着这气势磅礴的《正气歌》,昂首阔步走上刑场的。他用他的行为实现了自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表现了他“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格力量与高贵气质,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典范。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上海军民奋起抗战。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位军人他的名字传遍了全中国。他就是谢晋元,广东蕉岭客家人。

谢晋元从小就崇拜岳飞精忠报国的行为,他曾写下一首诗自勉:“河山破碎实堪伤,休作庸夫恋故乡;投笔愿从班定远,千秋青史尚留芳。”

时年10月,日军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切断了闸北、江湾中国军队的后路,团长谢晋元奉命率524团第一营士兵400人(号称800壮士)坚守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后撤。他与日军血战整整四天,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以亡9人、伤20余人的代价,击毙了敌人200余人、伤无数,胜利完成了任务,最后奉命撤到英租界。日寇和汪伪政权不断派人向谢晋元诱降,许以50万元赏金和师长的职务,谢晋元断然拒绝。他说:“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我以保国爱民为天职,我志已决,绝非任何花言巧语可利诱。”他书写了一幅条幅,上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挂在孤军营里。1941年4月,谢晋元被日伪收买的叛军所杀害,时年37岁。

舍生取义,不向敌人屈膝是一种“屈强介立”;愈挫愈坚,不向失败低头也是一种“屈强介立”。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他虽然长在粤民系的广东香山县,但他的先祖是来自紫金县的客家人。他身上流淌着客家民系的血。他从小就崇拜太平天国起义。为了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的统治,他在海外组织革命团体,团结华侨,从1895年——1911年的16年间,先后发动了潮州起义、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防城起义、马笃山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武装暴动。虽然每次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屡败屡战,愈战愈勇。特别是黄花岗起义,革命志士死伤惨重。孙中山在总结这次起义时说:“是役也,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最后一搏,事虽不成,而黄花岗72烈士轰轰烈烈之慨,以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果不其然,1911年10月,终于爆发了武昌起义,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影响,满清王朝最终被推翻,从而结束了中国绵延2752年封建制制度的统治,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民主共和国体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

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朱德,是四川仪陇客家人。大革命失败后,他在南昌与周恩来、贺龙等人一道,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兵败三河坝,朱德率一部分起义队伍,退往赣南。但在辗转途中,遭到了敌人围追堵截,伤亡惨重,部队产生了严重悲观情绪,许多人纷纷逃亡。2500多人的队伍此时只剩下不到1200人。

就在这革命危急关头,朱德挺身而出。他召开军人大会,在会上他告诉大家,革命虽然失败,但是革命还要继续。他说:“愿意继续革命的,跟我走!不愿革命的不勉强,可以回家。”他还说:“我是不走的,就是剩下我一个人,我也要革命到底!”在他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感召下,战士们又鼓起了信心和勇气。后来,这支残存的革命队伍,经赣南到达湘南,并在那里发动了年关大暴动——湘南起义。随后,这支队伍又在朱德领导下登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队伍胜利会师。这两支队伍成了红军的主力,后来又成为八路军的主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

像文天祥那样宁死不屈、精忠报国的英雄,像孙中山那样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革命者,在客家人的群英谱中,我们能数出一长串的名字:抗元英烈蔡蒙吉、郭维经,抗清名将袁崇焕,太平天国的领袖和名将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抗法名将刘永福,保台义士丘逢甲,北伐名将叶挺……他们身上的“屈强介立”的性格光彩夺目,足以惊天地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