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到谢新 品新风

2025
08/18
07:53
三明日报

立家规、传家训、树新风……随处可见的文化墙上,一幅幅集公益性、观赏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彩绘图片,在寓教于乐中播撒着文明。宁化县泉上镇谢新村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2021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今年5月又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称号。


完善设施  村容变样


谢新村由谢村、生炉坊、王家坊、罗坊坝等6个村民小组组成,距宁化县城45公里,森林覆盖率95.6%。



围绕“生态立村、产业强村”的发展思路,谢新村积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创新“跨村联建”“村企共建”机制,推行“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村民种植丝瓜、竹荪、河龙贡米等1000余亩。


竹篱笆、太阳能路灯、休闲广场……近年来,谢新村进行整体规划,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拆建危旧破败的牛栏猪舍等附属房,统一粉刷裸房,对房屋墙面进行彩绘美化,全面整治“脏乱差”。并建设农耕文化展示园,完成高速公路连接线至村部景观带的整体提升,村里建起污水处理厂,村庄变得更美了。


谢新村加大对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的改造提升,新建10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广场。村部设有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连祖祠也成了村民议事活动中心。2019年,村幸福院投入使用,老人有了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2021年4月,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微乐园投入使用。


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自觉践行“门前三包”,家禽家畜圈养,环境卫生焕然一新。“以前大家的卫生习惯差,垃圾随手扔。现在村里定期组织评比,大家养成了好习惯。”党员王才兴是村里卫生监督志愿者,他每天清晨都会绕村巡查,督促村民搞好房屋周边环境。


文明乡风   重在实践


红白喜事、升学宴、新房酒……对于普通村民来说,除了结婚彩礼,过去家里最大的花销就是“吃酒席”,一年的收入几乎一半都用在了酒宴上,最多时一天要吃三四场次酒席。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谢新村现有党员60名,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主动公开婚丧嫁娶标准,接受村民监督。村里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的劝导作用,移风易俗、节俭办事的新风尚渐渐深入人心。



村民张玲华的女儿出嫁,她积极响应村委会的倡议,毅然摒弃“彩礼攀比”陋习,只象征性收取女婿1888元彩礼。“以前互相攀比彩礼,嫁女儿好似卖女儿,这给年轻人的生活带来很大压力,现在大家观念变了!” 张玲华说。在她带动下,村里已有8对新人效仿,彩礼数额大幅降低。


谢新村利用沿路墙绘、农家书屋、农村文化长廊等载体,开展文化科普、红色文化宣传,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



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弘扬乡风文明,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前院子里堆满杂物,又乱又脏。现在村干部不仅教我们规划庭院,还教我们在院子里种花,环境变美了,自己住着也舒心!”村“十星级文明户”卢绍华说。


文化印记  乡风文明


谢新村曾是当年知青们的一片热土,留下了深刻的知青文化印记。1974年10 月,来自莆田仙游、三明城关、宁化城关等地的26名知识青年走进谢新村,到1976年底,知青人数增至43名。


2023年,谢新村知青农场投入使用。依托知青文化,深挖知青文化内涵,打造独具客家风情的“泉青园”,内设知青记忆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农特产品展销馆、电商直播间等。“这里既是乡愁记忆点,也是村民议事主阵地。”谢新村党支部书记曾庆河说。



“如今,村规民约已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讲文明、树新风,村容整、民风淳、文化兴。”曾庆河说, “全国文明村的荣誉来之不易,更需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把文明村的牌子擦得更亮。”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赖全平 通讯员 江鹏】 【责任编辑:张惠川】

热门新闻

  • 宁化县考察团赴泉州开展考察交流活动

    宁化县考察团赴泉州开展考察交流活动

    宁化新闻
    1372025-08-16
  • 宁化:“产业链+科技创新” 激活发展新动能

    宁化:“产业链+科技创新” 激活发展新动能

    宁化新闻
  • 宁化:聚焦重点产业链群 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宁化:聚焦重点产业链群 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宁化新闻
  • 宁化:开足马力赶订单

    宁化:开足马力赶订单

    宁化新闻
  • 宁化:两岸青年共建闽台乡建乡创

    宁化:两岸青年共建闽台乡建乡创

    宁化新闻
  • 到谢新 品新风

    到谢新 品新风

    宁化新闻
    0三明日报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