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愿两地共携手
2015
06/23
06:46
福建日报
□本报记者 项裕兴
初夏的一个上午,乌云摧城,潮湿闷热。在宁化城郊的一个山头上,草木葳蕤,黄慎墓地就掩身此处,路无踪,人迹鲜见。
山中的寂寂,与山外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就在6月10日,黄慎画作《钟馗图》被央视《寻宝》栏目评选为“扬州民间国宝”,其价不可估、其名再传扬。
黄慎作品在扬州民间收藏之热,更多的是因为黄慎成名于扬州,其作品也在扬州流传甚广,如今价值更是直上云霄。此外,扬州拥有更多的先天条件、物力、人力等资源,对包括黄慎在内的“扬州八怪”进行了系统的挖掘、保护、研究和传承。
而在大师故乡宁化则不同,黄慎虽生于斯长于斯,终老于斯,但是艺术创作巅峰期并不在此。因此客观上来说,黄慎留给宁化的除了目前还难以认定的故居、1987年重修的墓地,更多的是精神遗产,但很难像扬州大量存在的黄慎艺术品一样,用具象的价值来衡量。
近年来,宁化县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黄慎文化加以挖掘保护和传承,但宁化终究是个贫困的山区县,缺乏研究人才、雄厚的财力等,制约了挖掘和传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作为一个在中华文化谱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代怪才,黄慎在故乡与异乡的经历、成就等本该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系统,互为说明、互为补充、互相呼应,为后代子孙留下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但在行政区划的隔阂下,我们只有期望大师故乡宁化和异乡扬州,在黄慎的挖掘、保护、研究与传承等方面,早日携起手来,融通融合,形成系统,生发出共荣之花,让这位怪才真正“艺传百代”。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作者:项裕兴】 【责任编辑:丽勍】
- 上一篇:宁化2015年事业单位遴选考试面试名单出炉[ 06-23 ]
- 下一篇:黄慎:怪而不怪 艺传百代[ 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