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仁杰:乐当贡米“选种师”
2013
02/27
07:21
三明日报
早出晚归建设筛选基地
2012年,河龙乡依托谢华安院士团队,建立50亩河龙贡米品种筛选基地,从国内9个育种单位引进20个优质品种进行筛选和适应性种植实验。
基地是河龙贡米发展的“发动机”,提供优质的品种,规范统一的种植标准。做好基地,河龙贡米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曾仁杰是那种肯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让他负责基地,放心。”河龙乡党委书记黄晟说。
建基地,首先得向村民租地。曾仁杰挽起裤管,走遍乡集镇周围几个村的田,开展田野调查。“山垅田、阳面田、段田等不同类型的田,不同肥力的田,单季稻烟后稻,等等,基地都要有,只有筛选出不同的田适合的品种,才能大范围大规模推广种植。”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曾仁杰才确定了50亩地的位置。
田租好了,需要育秧。育秧要浸泡谷种。曾仁杰天天跑到农户家中指导,查看。“这是第一步,丝毫马虎不得,否则,这一年就泡汤了。河龙贡米早日种上高档优质品种,农民就早一天受益。我们干部累一点也值得。”曾仁杰说。
插秧,要请工。“大太阳下插秧效果不好,我们就跟曾站长说,早晨5点钟开始,10点结束,下午4点开始,7点结束。但我们早晨都拖到5点30分才去,以为没有人管,结果站长4点多就到了,一点懒都偷不了。”下伊村村民周正彭说。插秧那阵子,曾仁杰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下午7点多回去,回到乡政府食堂,大家都已经吃过了饭。
收成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稻子。”农户罗金水称赞说。“稻子割回了,我才松了口气。我是干部,代表乡里来搞基地,如果种的稻子比农户的差,就没有说服力。”曾仁杰说。“曾站长搞基地,一身迷彩服都穿白了,非常辛苦,我们都看得到。”河龙乡干部曾辉说。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丽勍】
- 上一篇:彭佩烘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 02-22 ]
- 下一篇:郑志钢、曾丽华夫妇入闱2月中国好人榜[ 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