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共享创业·创新未来” 福建文创市集成“双创”试炼场

2018
12/17
09:45
大闽网

“共享创业·创新未来” 福建文创市集成“双创”试炼场

  本期市集,陈强带来了木雕衍生产品梳子。 东南网记者 林峰峰摄

  东南网12月15日讯(本网记者 林峰峰)“创业”、“创新”是当下社会出现的高频词汇。15日上午,以“共享创业·创新未来”为主题的福建文创市集在省博物院则徐广场如期进行,为不少致力创业、追求创新的“时代青年”提供了“双创”的试炼场。

  木雕工艺是我国“民间工艺”的一种,又被称为“精细木工”,其历史由来已久。目前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传统的木雕也已由昔日的纯手工制造演变为机器雕琢、人工打磨精修的生产模式。

  “现在,我们连图案都无需手稿,只要上网搜集素材进行二次创作,剩下的交给机器去完成。”摊主陈强从事木雕工作6年,期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主要负责生产貔貅、财神等木雕文玩,并销往东北、北京、南京等地。

  虽然机器生产极大的缩短了制作周期,实现了批量生产,但创新仍然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为此,本期市集陈强特地带来木雕衍生产品——梳子。款式复古优雅,雕工精美细致,表面光滑温润,为了贴近市场需求,他还选择了相对实用、价格较低的黄杨木为原材料。通过连续七、八期的市集推广,陈强发现,公众对木雕衍生品的接受程度和市场反响都出乎了他的意料,这让他信心倍增。“未来,我们的木雕梳子会走高端市场。”陈强说。

  

“共享创业·创新未来” 福建文创市集成“双创”试炼场

  一位父亲正在陪同孩子精心挑选心仪的静态模型。 东南网记者 林峰峰摄

  除了木雕,当天在市集上惊艳亮相的各色汽车模型则堪称是当之无愧的“人气王”。孩子们蜂拥而至地站在摊位前,驻足观看。

  静态模型,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动的模型。别看它外观看起来像玩具,却是一个十足的工艺品,有着独特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静态模型是对制作者手工技艺和知识面的严格考校,注重的是外观的精致、完美。”为了尽量还原原场景、忠于原款式,除了要通宵组装、喷涂、布景、构思等,林健新还经常要和他的伙伴一起深入了解每一个作品背后的历史渊源、恶补各类知识。完成一架模型通常需要耗时1-2周。

  “每一个作品都是对一段历史的具象化呈现。”林健新以摊位上展示的一辆坦克模型举例,要还原这架二战时期的“坦克”,不仅要对它的外观有所研究,更要对其内在构造、武器系统、时代背景等了如指掌。

  58岁的吴曙光已经是市集的铁杆粉丝了。看着林健新把弄着这些精致的“玩意儿”,知命之年的他也起了浓厚的兴趣,“看他们玩,觉得挺有趣的,慢慢的我也学了一些。”

  据悉,福建文创市集由福建省文化厅、福建广电网络集团主办,东南网、福建广电网络网络集团全媒体运营中心、福建博物院、福建省美术馆承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23期。

“共享创业·创新未来” 福建文创市集成“双创”试炼场

  多肉植物成为市集上一道亮丽风景线。 东南网记者 林峰峰摄

  

“共享创业·创新未来” 福建文创市集成“双创”试炼场

  现场展示的卡通棒棒糖。 东南网记者 林峰峰摄

  

“共享创业·创新未来” 福建文创市集成“双创”试炼场

  各式精美首饰逐一登场。 东南网记者 林峰峰摄

“共享创业·创新未来” 福建文创市集成“双创”试炼场

  好吃又好玩的糖画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东南网记者 林峰峰摄

“共享创业·创新未来” 福建文创市集成“双创”试炼场

  发簪成为了女性朋友们的钟爱之选。东南网记者 林峰峰摄

“共享创业·创新未来” 福建文创市集成“双创”试炼场

  市集上亮相的绒花发带。 东南网记者 林峰峰摄

  

“共享创业·创新未来” 福建文创市集成“双创”试炼场

  市集现场,一位小朋友选购到了心仪的物品,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东南网记者 林峰峰摄

  

“共享创业·创新未来” 福建文创市集成“双创”试炼场

  一位老伯在现场亲测神奇的鲁班锁。 东南网记者 林峰峰摄

“共享创业·创新未来” 福建文创市集成“双创”试炼场

(东南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马威】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