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个解剖的死者是同学 网红法医秦明背后的故事

尊重真相,生命无贵贱
24岁时,秦明毕业后入职成为一名真正的法医。工作中恐惧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对死者的悲悯和对犯罪分子的仇恨。
2011年夏,秦明曾接触过这样一起案件:一个姑娘下班时,被歹徒劫持到绿化带里侵犯并杀害。警方调查走访了解到,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孩,母亲去世早,父亲残疾,她依靠助学贷款读完大学,毕业后眼瞅着即将把助学贷款还完,开启新人生篇章,却不料生命戛然而止。
秦明又气又急,但半天找不着线索。多亏了现场的老法医,他非常冷静,通过尸体上一个细微的损伤,提取到了犯罪嫌疑人的微量DNA(脱氧核糖核酸)。而正是这微量的DNA,顺利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这让秦明懂得,“悲痛和气愤的情绪无法破案。是老法医的冷静与淡然,让他在稍纵即逝的瞬间捕获了破案的唯一线索。”
在秦明看来,从业法医有一种心路历程,刚开始可能心里有些怕怕的,渐渐到仇恨犯罪分子,再到思索生命“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最后达到一种淡定——无论遇见什么样的死者,什么样的案件,都不会有情绪上的异样波动。“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有一起案件,秦明时常对人说起。死者是一名精神病患者,经常狂躁地四处打人,给家人和村民都带来了极大困扰。整个死亡现场看起来是一起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然而法医通过尸体检验发现了异样,认为这是一起命案,而非交通事故。
案件最终得以破获,原来是因为精神病患者袭击了一个村民,村民“气不过”,对他进行反击致死。当这名村民被公安局收押时,整个村的老百姓都到公安局来为他求情。还有很多人指责法医:“你们在多管闲事,多此一举!”对他们而言,精神病患者的死亡算是大家丢弃了一个累赘。
“我们依旧坚持秉公办案,我觉得这才算是一个成熟的法医。”秦明说,生命在法医面前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法医唯一遵循的就是真相。即使死者是十恶不赦的人,法医一样要搞清楚他是怎么死的,替亡者说话。
人们常问,生命的意义何在?年少时的秦明会对这样的人性之问嗤之以鼻。可当入行久了,如今的他看多了生死,更深知生命的可贵。
“我常用一句话来形容法医:一双鬼手,只为沉冤得雪;满怀佛心,唯愿天下太平。”

每次工作都是生命课
法医秦明并非无案不破的福尔摩斯,在成长过程中,也有过失误。于他来说,经历过的每次棘手工作,都是一次生命课。
一起案件中,一位老人在与他人发生纠纷后,夜晚被发现在自家门口死亡,案发现场地面还有一根带血的棍子。现场给所有人的感觉是,有人手持棍子,袭击老人头部致死。
当秦明赶到现场后,也受现场环境影响,先入为主地得出同样的结论,于是仅仅做了常规尸检。“师父以往要求在尸检时,能解剖的部位都要打开看看,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可由于后背解剖不是法医的常规解剖术式,是需要加检的,我没有去遵循,而是因一系列巧合有了先入为主的判断,这是万万要不得的。”秦明事后回忆说。
没想到,这案子查了一个月,却怎么都破不了。于是刑警队又请了秦明和他的师父去。师父了解情况后,问起秦明:“你把后背解剖了吗?”秦明答说没有。最终两人把死者后背打开一看,才发现这个损伤是高处坠伤,根本不是外界暴力打击所致。原来是老人想通过二楼窗户翻进家里取钥匙时,不慎跌落,摔伤了颅脑,棍子恰巧是在老人摔伤处,被溅上了血迹。
“任何一个成功的案件侦查,对我的教育都不如这个失误的案件教育的效果好。”这次失误让秦明深刻感受到法医职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我们的每一个线索、每一个判断都是在向生命宣誓”。
- 上一篇:男子痔疮拖了3年不治疗 因重度贫血送进ICU抢救[ 11-27 ]
- 下一篇:啥病都能治还能延年益寿?这家公司的神操作你信吗[ 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