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

欢迎您来到客家祖地!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宁化在线>> 客家新闻

客家新闻

宁化:贡茶做出新韵味 古村孕育新希望

日前,三明市文旅局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宁化县延祥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杨涛杰入选其中。


祖辈皆做茶


杨涛杰出生于宁化县泉上镇延祥村,今年33岁。“宋时至今,延祥村家家户户均能种茶、制茶。我家也是这样,小时候我就常跟着爷爷上山采茶,长大一些,每年清明前后,就跟着家人学习制作延祥贡茶。”说起做茶,杨涛杰脑海里满是儿时采茶制茶的美好回忆。


绿树环抱着的孔坑茶山


延祥村海拔约700米,与清流县、明溪县交界,是泉上镇最偏远的村落之一,也是国家第四批传统村落。延祥贡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延祥村史志》载,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延祥拔贡杨德安任浙江金华府经略时,经常赴京,每次赴京就带上家乡孔坑茶送给皇帝和大臣品尝,皇帝和众臣饮后大为赞赏,遂将延祥西园孔坑茶列为贡品,令每年进贡。杨涛杰家族谱系中的先祖杨绍濂(生于公元1756年,清乾隆丙子年)也在詹事府(主要从事皇子或皇帝的内务服务)任职时,为延祥贡茶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延祥村西部的孔坑,又称西园,常年云雾缭绕,这里朝东背西,自古以来就是优质的茶园,产出的茶品质上乘,每年只采一季,因此产量较低。一般清明后开始采,到五六月就休息。秋冬季节主要以除草为主,除草给茶树做绿肥,从不施化肥打农药。”杨涛杰说,延祥村海拔较高,气温、湿度适中,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周边生态环境好,多年天然的种植方式培育出的茶树更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即使出现恶劣的天气,影响也不是很大。


古茶树


延祥贡茶采用传统手工制法,香气馥郁,滋味甘醇,喝了之后让人神清气爽。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良好的品质与功效,2010年,延祥孔坑野生茶被列入“福建省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2017年,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孔坑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一心做好茶


延祥贡茶在当地知名度高,但销售对象却多为老客户。从小没少参与茶叶生产的杨涛杰萌生出要将家乡茶叶发扬光大的念头。2014年,杨涛杰放弃厦门的工作,回到家乡创业,他还前往泉州安溪茶学院系统地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和制茶新技术。


村民正在炒茶


回乡以后,村里推荐杨涛杰担任村副主任。干了3年,杨涛杰觉得做茶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很多,常常需要熬夜做茶,无暇顾及其他,最终还是辞去了村里的职务,一心扑在做茶上。


“村里大家都习惯了传统手工制茶,茶园没有统一管理,制茶水平、茶叶品质参差不齐,我就想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其他人一起把延祥贡茶做好。”2016年,杨涛杰成立了宁化县延祥贡茶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40亩孔坑西园老茶山,又用老茶树扦插了100多亩的茶树,并注册品牌商标。


杨涛杰正在打包发货


做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大的老茶树一棵可以采1.5公斤茶,遇到病虫害时,为了避免影响其他茶树,就直接将整株砍掉,再种上新的。”杨涛杰说,茶树最大的困扰还是来自蚂蚁和野猪带来的破坏。有一年新种下茶树后,一直没有雨水,导致树苗成活率仅20%,投入的资金多半打了水漂……即便困难重重,杨涛杰也仍然没有想过放弃。每年到了做茶季节,茶香飘满整个村子时,他心中就充满了兴奋与自豪。


“每年清明节前后,合作社都会聘请当地村民帮忙采茶,一个人一天最多能赚150元,一个月可以增收4000多元。”延祥贡茶专业合作社成立后,还带动村里闲置劳动力一起增收致富。目前,除去新种的茶树,合作社共有90亩茶树能稳定产出,年产茶叶约1300公斤,一年收入将近100万元。


延祥古村留守老人居多,愿意留在家乡的年轻人少。202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乡间一年》节目摄制组来到延祥村拍摄。说起节目播出后对村里人的改变,杨涛杰说,不少年轻人转变了思想,也开始选择回乡发展,希望未来进村的道路能够拓宽些,通过延祥贡茶、延祥花灯等非遗文化的带动,促进这个中国传统村落走向振兴。


记者 张凌波 通讯员 江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