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

欢迎您来到客家祖地!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宁化在线>> 客家新闻

客家新闻

宁化:奋力书写红土地发展新答卷

宁化城区(吴元昊 摄)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3%……站在2018年的岁尾回望一路征程,这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背后,是宁化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交出的一份份可喜答卷。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今年以来,宁化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系列决策部署,坚决落实“六稳”工作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红土地上发展足音铿锵、活力涌动。

 

  比学赶超,拼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项目建设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宁化县以“项目大比拼”为抓手,即开展拼招商引资重签约落地、拼难题攻坚重开工投产、拼服务保障重主要指标、拼进度成效重重点项目竞赛活动,突出“抓两头促中间攻难点”,全力推动省“五个一批”和市“五比五晒”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城区水清河畅(罗鸣 摄)

 

  今年初,宁化县召开实施赶超战略暨深化项目大比拼竞赛活动动员会。“全县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强化招商引资、难题攻坚、服务保障、进度成效等四个比拼,为新时代宁化后发赶超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掷地有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宁化县向交通与铁路建设、工业与园区开发、民生与社会事业、城乡建设与生态环保、农业与扶贫开发、三产(电商)与旅游开发等6个项目组,颁发目标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

 

  不遗余力抓招商是前提。宁化县持续深化“一把手”抓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党政主要领导赴上海、广东、浙江等地进行专场招商102场,新签约项目76个,签约总投资63.4亿元。

 

  开展“二次招商”可以盘活现有闲置厂房、土地。宁化县抢抓江西南康家具产业升级、城市建设规划布局的机遇,主动前往开展招商对接,成功对接了一批家具生产企业,现已有12家企业入驻石壁家具产业工业园。

 

  抓招商,重落地。宁化县先后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相关规定,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成立工业发展基金,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投资强度大的项目、打基础利长远的落地工业项目给予奖励,共拨付兑现各类补助2795万元。

城区中环路立面改造后景象(刘才恒 摄)

 

  为了确保项目按序时推进,宁化县对投资进度滞后、征迁难题未决、议定事项未落实的“五个一批”项目实施台账化管理,实行县副处以上领导挂包工作制,由每个县领导挂包攻坚重点项目,落实“四个在一线”工作法,确实做到责任在一线落实、调度在一线进行、服务在一线到位、问题在一线解决,推动问题快解决、项目快推进,全力保障“五个一批”项目用地、用林、用电、资金等要素。

 

  针对征迁难题,宁化县创新设立项目征迁“流动指挥部”,采取“三三三”式快餐征迁工作法(“三给一交”“三级联动”“三公开两监督”)破解征迁难题。2017年以来,城区征迁取得历史性突破,完成征迁面积近1.2万亩,破解了停滞20多年的南横街、停滞12年的物资片区改造项目、停滞10年的文博路等项目施工障碍,保障了纵八线、浦梅铁路和8条城区“断头路”连接线等项目的顺利实施。

 

  为了持续深化“项目大比拼”竞赛活动,宁化县确定安排38个立足当前冲刺年底及国庆70周年的重点推进项目,其中计划竣工(部分竣工)项目23个;计划开工项目9个,在建项目6个,以“四抓四促”为抓手,即抓前期促落地、抓中期促开工、抓后期促投产、抓难点促实效,推动项目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抓项目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勇于突破。宁化县在县委县政府、各项目组、各乡镇等共设立“比拼墙”40余块,建立项目大比拼微信群,开展“项目大比拼”擂台赛,县电视台每周采访2个乡镇和一个项目组关于“五个一批”项目攻坚冲刺100天行动落实情况,亮成绩单、比精气神、立军令状,营造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氛围。

铁路建设者正在作业(吴元昊 摄)

 

  强化正向激励,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宁化县成立冲刺100天行动干部考核组,在项目一线中考察、识别干部,使项目一线成为锻炼干部的“主战场”、发现干部的“赛马场”。在反向约束上,宁化县加大项目工作督查力度,以硬约束倒逼各级干部担当尽责。同时,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对“五个一批”项目攻坚冲刺100天行动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落实一周一督查、半月一通报,倒逼项目进度。

 

  高质量发展要有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为保障。宁化县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对标市里正在开展的“六最”营商环境活动,建立项目报批“绿色通道”,着力解决项目落地“中梗阻”问题。数据显示,宁化县重点项目审批时限压缩62%,推行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审批期限从17个工作日压缩至5日,行政审批效率提高70%,登记发证平均用时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五。

 

  比学赶超,拼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今年以来,宁化县完成重点项目征迁2600余亩,有力推进金宁铜杆连铸连轧及阳极板生产、数字产业园等37个项目实现开工转化;越丰高岭土深加工、第三实验幼儿园等30个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

 

  真抓实干,成绩可圈可点。一季度,宁化县获全省“五个一批”正向激励第四名;三季度,宁化县“四个立足”项目建设经验做法,被省机关效能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项目建设为发展注入新动能。宁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亮点、新潜力、新趋势,进一步增强了全县上下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信心和决心。

 

 

  龙头引领,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实体经济是第一支撑。宁化县坚持龙头引领,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持续释放创新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进宁化月兔科技有限公司空调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生产景象,在生产流水线上,一个个零部件被一步步组装成一台台崭新的空调。

 

  今年月兔科技销售额突破10亿元,被列为全市10家百亿龙头企业培育名单之一。

 

  壮大自身才能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月兔科技设有总装车间、两器车间、钣金车间、注塑车间,总装线12条。目前县委、县政府正在努力促成,力争与某集团进行重组,通过强强联合,力争到2022年实现年产空调300万台(套),产值65亿元,税收2亿元以上。

月兔空调生产车间一角(林辉 摄)

 

  做大做强企业需要产业配套。宁化县根据月兔科技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从产业链填平补齐入手,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通过自身发展和引进战略合作对象共同实施等方式,着力引进月兔科技上下游配套生产项目,引进注塑、铜杆、纸箱等6家上游配套企业,目前,瓦楞纸板、联誉泡沫、联益丰纸箱、宁嘉橡塑制品、众邦电器注塑件等5个配套项目已投产,金宁铜业铜杆项目部分投产,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

 

  龙头舞动产业兴。月兔科技不仅带动了宁化空调产业物联网、线上销售、物流等多产业发展,而且加快了宁化白色家电产业园项目进度,力争产业园到2022年实现空调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100亿元。

 

  月兔科技是宁化县“育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生动诠释。眼下,宁化正立足经济开发区毗邻城区的优势,围绕月兔科技、福特科光电等现有龙头企业,精准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其中,福特科光电整机生产及上下游配套产业,力争2至3年内产值达10亿元以上,全力做好产城融合这篇大文章。同时,重点抓好行洛坑钨矿、鸿丰纳米碳酸钙、长宁纺织、奔鹿牛仔布等企业达产或增资扩产。

 

  和打造月兔科技龙头企业一样,宁化县着力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河龙贡米这一特色优势产业。

 

  宁化县与谢华安院士签约建立河龙贡米院士工作站,从国内9个育种单位引进具有优特基因的高中端品种20个,选出河龙贡米1号、2号、3号三个高端品种,进行标准化种植,不仅填补了河龙贡米高端品种空白,而且米质均达到国标一级米标准。

福特科光电生产车间 (林辉 摄)

 

  提升贡米品质,做大产业规模。根据省农科院为宁化编制的河龙贡米发展总体规划,宁化县已规划以河龙乡1万亩土地为核心区,其他乡(镇)同海拔10万亩为次核心区,其余34万亩为一般种植区的河龙贡米生产基地。

 

  如何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加快河龙贡米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在河龙乡,网友通过扫描地块二维码,就能认养一份面积166平方米的地块。乡里投资建设了70米长的沿山观景台,吸引摄影爱好者拍摄梯田和农民耕作情景,越来越多的乡村游人流量还带动了农家乐。

 

  走进位于莲塘食品加工园的河龙贡米加工项目点,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这个项目总投资2.2亿元,建设日加工稻谷150吨生产线及副产品米线、米粉、米乳生产线,项目一期一站式服务中心、烘干房、平房仓等已建成,年底可进行试生产。

 

  现场负责人介绍说,项目可以发挥“带一接二连三”和“一企帮百村”功能,带动全县16个乡(镇)发展贡米种植基地20万亩,每亩可增加收入600元,每年带动农民(含贫困户)增收1.2亿元,河龙贡米正在形成一个更为合理的产、供、销发展格局。

宁化河龙乡的“稻田画”(范日樑 摄)

 

  作为厦门金砖指定用米,河龙贡米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河龙贡米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和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宁化县将力争用2至3年,把河龙贡米产业打造成产值达10亿元以上。

 

  河龙贡米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优化升级。作为农业大县,宁化县着力打造“两米两茶一稻种”(河龙贡米、薏米,油茶、茶叶,水稻制种)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电商农业等新型业态,鼓励支持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创建品牌,积极对接农村电商政策,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让更多地方农特产品“走出深巷子”。

 

  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今年以来,宁化县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全面深化河长制,创新流域水岸共治“169”模式,努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打造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宁化河龙乡大洋梯田 (罗鸣 摄)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宁化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实施“东扩南伸”战略,交通养护中心、高堑村便民服务中心、火车站站前广场等项目有序推进,改善旧城设施弱点,建设金水河、朝阳等一批便民市场,新建改造污水管网6公里、燃气管道12公里,立面改造、屋面平改坡和背街小巷改造扎实推进。打通城区交通堵点,新改建城区路网11公里,翠华西路三期、南大街改造等项目投入使用,东门桥扩建、南横街改造、叶家山路、南岭路等项目稳步推进。首次被命名表彰为第五届省级文明县城。同时,宁化县积极培育美丽乡村示范点,扎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治理常态化机制,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宁化县着力补齐教育短板,五中扩容、二实小扩建等7个项目投入使用,滨江实验学校、城东二幼等12个项目扎实推进。宁化县中高考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近三年,共有11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4000多位学生(含437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教学质量获得好评。去年,全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现场会在宁化县召开,并作典型经验发言。

宁化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入选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王振阶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