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红一军团驻地旧址暨林彪旧居
8月27日,宁化县公布了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一军团驻地旧址暨林彪旧居等6处红色文化遗址上榜。
宁化是著名的原中央苏区县、红军长征4个出发地之一,红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此次公布的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以革命遗址遗迹为主,并划定保护范围。包括泉上土堡战斗延祥阻击战指挥部旧址暨彭雪枫旧居、巫坊红军医院旧址、红一军团驻地旧址暨林彪旧居、红九军团后方机关驻地旧址、张新华故居、禾口区扩红指挥部旧址。
为进一步保护开发红色资源,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开展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切实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张茜茜)
泉上土堡战斗延祥阻击战指挥部旧址暨彭雪枫旧居
类别: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年代: 1933年
坐落地点: 泉上镇延祥村孔坑9号
简介: 旧址为清晚期民居类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由畔池、晒坪、门廊、天井、轩廊、正厅、横屋等组成。1933年7月,红三军团第4师及新编独七师奉命延祥设伏阻敌增援,指挥部设于该民居内,红三军团第4师政委彭雪枫就宿于指挥部。
保护范围: 南至建筑前坪,西至山墙外小巷,北至后檐墙外水沟,东至山墙外水沟。
巫坊红军医院旧址
类别: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年代: 1933~1934年
坐落地点: 湖村镇巫坊村少唐公祠
简介: 旧址属清代祠堂类建筑,坐东南朝西北,平面呈长方形,由畔池、院坪、门廊、下厅、天井、正堂、后化胎等组成。
1933年7月东方军攻打泉上土堡,在此设立野战(临时)医院于,东方军撤出宁化后,野战医院转为常设红军后方医院。
保护范围: 北至畔池外村道,东至山墙外水沟,南至后花台挡墙,西至山墙外水沟。
红一军团驻地旧址暨林彪旧居
类别: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年代: 1934年
坐落地点 : 曹坊镇下曹村安祥公厅厦
简介: 旧居属清代民居类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长方形,由晒坪、下厅、天井、正厅、楼厅等组成。
1930年6月23日,红4军奉命进驻宁化驰援西南半县农民武装暴动,11师军需处设下曹安祥公厅厦。1934年8月23日,林彪、聂荣臻奉命率红1军团集结于宁化曹坊的上、下曹一带担任阻击国民党“围剿”东路军李延年部,林彪住安祥公厅厦。
保护范围: 南至建筑前晒坪及四方井,西至小巷,北至小巷,东至小巷。
张新华故居
类别: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年代: 1913~1932年
坐落地点: 曹坊镇滑石村药里迳自然村
简介: 故居属清代民居类建筑。坐东朝西,由晒坪、大门、照壁、两进天井、前后厅及横屋等组成。
张新华(1911-2003年) 曹坊滑石村药里迳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第四至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保护范围: 南至建筑前晒坪,西至小巷,北至建筑后挡墙,东至横屋外水沟。
禾口区扩红指挥部旧址
类别: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年代: 1933年
坐落地点: 石壁镇立新村下八社“基肇溪南”董氏祖屋
简介: 旧址属清代民居类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平面呈不规则横向长方形,由前晒坪、院墙、雨坪、门楼、下厅、前天井、对厅、主厅、后厅、后天井照壁等组成。
1933年,中共禾口区委、区苏根据县委、县苏决定,在区委、区苏所在地立新董氏祖屋设立扩红指挥部,组织区乡干部成立扩红突击队深入各乡村,开展扩红竞赛活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一个半月完成扩红任务1000余人,成为全县扩红最多的两个区之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阙继明专程前往禾口区授匾表彰。
保护范围: 南至院墙,东至横屋外水沟、西至山面拔檐滴水、北至后檐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