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

欢迎您来到客家祖地!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宁化在线>> 客家新闻

客家新闻

宁化客家板桥龙的制作

摘要 : 连允东板桥龙,在宁化当地又叫“板凳龙”“角子灯”,加以花灯装饰的又称为“花灯板凳龙”。宁化县曹坊乡滑石村的板桥龙民俗,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按传统习惯, 盛大壮观的游龙活动每年要在正月初十至十五举行。滑石村 ...

宁化客家板桥龙的制作

连允东

板桥龙,在宁化当地又叫“板凳龙”“角子灯”,加以花灯装饰的又称为“花灯板凳龙”。宁化县曹坊乡滑石村的板桥龙民俗,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按传统习惯, 盛大壮观的游龙活动每年要在正月初十至十五举行。

滑石村几百年来都有灯会组织,叫“灯班”。灯班同村户自愿结合,并购置有田产10余亩,其收入用于扎灯材料、灯油费及乐手工资等开销。村里灯班最多时有十几个,每年轮值。正月一到,轮值的“灯班头”就请来当地灯艺师傅扎制龙头、龙尾。用竹篾扎框编制,外裱白纸,上色绘龙鳞的图案。

宁化客家板桥龙的制作

龙头由杉木板做底,一端凿一直径6厘米的圆洞,供连接龙身;龙头、龙尾高1.5米。龙身则由每家每户自做,视每户18岁至45岁青壮年人均一板不等,板身长约2米、宽20厘米、厚3厘米。一端也凿有小圆孔,上安有八角灯笼2盏。

每盏灯由四大面和四小面组成,大面图案通常用山水花鸟图案装饰,小面则写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吉祥语句。

游龙的第一拨队伍,最前头的是锣鼓队。第二拨的最前头,由本村添丁的东家扎制的新灯队伍组成。“灯”“丁”谐音,游灯闹丁寓意着族丁兴旺。由东家自己扎制的灯,高约60厘米,擎灯剪纸装饰,既大方又艳丽。由爷字辈抱着小孙儿提灯游灯。

宁化客家板桥龙的制作

其后,便是高大的龙头,连接着绵绵不断的龙身,龙尾上下翻冲,压住阵脚,后面还有笛子、二胡的小乐队相随。遥望着连绵几里,见首不见尾的游龙队伍,好似天际上闪烁的星星列队而来,那壮观的场景让人叹为观止。

木板制作的板桥龙,每节木板装上纸灯,有头有尾,各节之间并无连接的纽带,全靠执者相互紧跟配合,节数百余节,且能舞动得多彩多姿。能把一块块木板演绎成一条虎虎生威的长龙,折射出客家人的智慧和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