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卷十二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010
03/04
16:18
《宁化县志》

三、             街道

解放前,县城共有6824条巷,街道狭窄,全是以花岗岩条石为路心的砾石铺砌路面。经过解放后的建设改造,街巷大都已经拓宽,全部改为水泥路面,面貌大为改观。迄1987年,城区共有主要街道9条,4米以下的弄巷26条,全长4.68公里。

中山路    原是城内唯一商业街道。从县署大门至新桥北端,全长700米。原为南门直街和东街,路宽5米,沿河一线有民居、商店,1982年全部拆迁,拓为水泥路面,宽20米。东端辟有翠园,内侧建有金融及商业大楼。

南大街    原塔下街,1962年遭火灾后曾拓宽改建三合土路面,1973年改水泥路面,为县城第一大街。两侧商店密布,为县城商业中心。从寿宁桥南至汽车客运站,长535米,长14-18米。

新桥路    从汽车客运站至省货车队,长820米,原宽10米,1985年拓宽改直为宽20米水泥路面,是公路干道,又是通往建宁的必经之路。车来人往,交通繁忙。

新南大街    从汽车客运站至农械厂,长775米,宽10米,规划拓宽为26米,中间为快车道8米,两侧绿华带各1米,非机动车道各3.5米,人行道各4.5米,正在建设中。

西大路    从汽车客运站至医院,长620米,现宽10米,规划宽20米,途经五家山,两侧仓库居多,商店较少。

北大街    从寿宁桥到北山新村接宁建公路,全长820米,宽25米,为新辟大街。

小溪路    从南大街中段的红军桥起,沿小溪而上至第六中学,全长680米,宽4米。因路面狭,行人拥护,1988年拓宽小溪两旁为通道,拆迁后的民房、商店统一布局,分段建有四座风格各异的小桥,设计成为一个古今结合的建筑小区。溪堤碑刻“小桥流水人家”为县委书记朱永康所题。

五星路    原名卖鸡巷,从县人民政府至公安局,全长510米,宽5.5-6.5米。

此外的34条弄巷是:横街(原为4米宽小街,从大桥至薜家坊,沿河有店铺、居民,1988年拓宽为8米单面街)、上进路、永新弄、团结弄、英雄巷、光荣巷、革新巷、和平弄、红星坪、永红弄、立新弄、红专坪、新街弄、塔街弄、新桥二路、角头街、城西路、红色巷、横巷、太平巷、花心街一路、花心街二路、东街路、阁背、水门巷、中心巷、城隍巷、向阳弄、翻身弄、先进弄、新桥一路、北山一路、北山二路、北山三路。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宁化在线新闻频道,不代表宁化在线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仕鹏】

热门新闻